400-8899-570

新闻中心 分类
皮杰亚的儿童构建知识、理解世界的理论发布日期:2024-06-03 浏览次数:9984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国际《儿童权利公约》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。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。

       《儿童权利公约》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。
       儿童的群体特征,主要包括生理上的快速发育期、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、脆弱性,以及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地位。
       让·皮亚杰,Jean Piaget,1896年8月9日-1980年9月16日,瑞士人,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。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。

       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,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、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,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,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他的儿童理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儿童认知、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和机制。
一、认知发展理论
       提出了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、逐渐演变的过程,分为不同的四个年龄阶段,每个阶段具有独特的认知特征:
       第一,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(0-2岁)
       儿童借助感知运动图式,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,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。
       通过这一阶段,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,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。
       第二,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(2-7岁)
       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,建立了符号功能,可凭借心理符号(主要是表象)进行思维,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。
       第三,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(7-12岁)
       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:具有守恒性、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。
       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,属于运算性(逻辑性)的,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。
       第四,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s Stage(12-18岁)
       这个时期,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:
       其一,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
       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,关注假设的命题,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。
       其二,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
       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,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。
       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:
       首先,提出假设,提出各种可能性;

       然后,进行演绎,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,寻找正确答案。

       

二、道德发展理论
       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:
       第一,自我中心阶段;
       第二,权威阶段;
       第三,可逆性阶段;
       第四,公正阶段。
       每个阶段的道德观念和判断标准都有所不同。
三、建构主义理论
       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,特别是“同化”和“顺应”两个基本过程。
       其一,同化
       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,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;
       其二,顺应
       则是原有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,而发生改变的过程。

       这些理论不仅对教育和儿童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,而且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儿童如何构建知识、理解世界,以及如何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。